从根本上挖掉村民的“穷根”
包扶低收入村,包扶什么?怎么包扶?如何让包扶成为一项惠及民生的长久之计?
聂涛生是延安市宝塔区副区长,2012年3月,他开始包扶房子村。房子村2011年人均纯收入为3268元,远低于宝塔区的水平。
“过去领导干部包村,都是蜻蜓点水,没有真正扑下身子,没能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这次包扶工作开始的时候,群众也并不看好。”聂涛生说。
面对这一情况,聂涛生二话没说,直接开展工作。经过深入调查,针对该村农业产业薄弱、基础设施滞后等突出问题,制定了“林果、劳务输出、三产”并举发展的五年发展规划。之后,他协调果业、交通等部门对550亩老苹果园进行了改造,全部栽上了桃树,并改扩建了3.5公里的农业生产道路。通过培训,提升了村民对现有200亩桃树的管理水平,使每亩桃树产值达到了上万元。2012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690元。
马志强认为,低收入村的核心问题是缺乏主导产业,缺少致富门路。因此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着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从“源头治贫”。
在马志强的带领下,刘塔村包扶队马不停蹄,千方百计地为村里“跑资金、争项目,打基础、兴产业,调结构、促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协调资金126万多元,先后组织实施了自来水管网改造、生产生活道路维修拓宽、主导产业综合开发等8项富民强村工程。2012年刘塔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381元,同比增长了52%。
在延安市万名包扶干部中,像马志强和聂涛生这样的包扶典型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近一年来,在各县区、各部门的精心安排部署下,在包扶乡村干群的密切配合下,延安市各级包扶干部结合包扶村实际,多措并举,共实施各类包扶项目3670个,使全市低收入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