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网 www.81783596.com 关注社会热点,探寻事件真相,弘扬正气。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刹住奢侈浪费之(2)
发布时间:2013-01-28 10:1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坚决刹住奢侈浪费之风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奢侈浪费之风一日不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就会严重受损。不遏制奢侈浪费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就是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就是犯罪。对待奢侈浪费,我们必须重拳出击,多管齐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有人认为,我们现在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吃点、喝点没啥,用不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了。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13亿人口中还有1个多亿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这些情况说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仍然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要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就必须大力倡导不畏艰苦、锐意进取、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和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奉献的革命意志。

  二要养成良好作风,滋养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

  习近平同志强调,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杜绝奢侈浪费现象,领导干部必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干部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一些人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沉湎于奢侈糜烂的生活不能自拔,就会使一些干部不惜铤而走险,通过违法犯罪的方式获取利益。

  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工作观问题。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做到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

  三要端正消费观念,净化舆论环境,倡导文明消费。

  目前,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商家,将奢侈生活和浪费行为渲染成拥有地位与权势的象征或成功人士的标志,混淆了群众的视听。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影响了一些干部群众的消费行为,造成了愈演愈烈的铺张浪费。坚决刹住奢侈浪费之风,要端正消费观念,净化舆论环境,倡导文明、科学、合理消费。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表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典型人物,不断营造奢侈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舆论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不给炫耀性消费等负面消费观留下空间。比如,在餐饮企业普遍存在畸高的“最低消费”,它拉升了公款、商务、结婚等消费的下限,成为惯例性的超需要消费,刚性助长了社会奢靡之风。光明日报等媒体抓住这一普遍存在的“规则”穷追猛打。管理部门要对此作出研究,从制度、政策上作出调整。目前,已有一些餐饮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希望全国的餐饮企业都来降低或终止所有的畸高的“最低消费”标准。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只有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齐力倡导文明消费、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倡导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才能成为党员干部、广大公民的自觉行为。

  四要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

  制止奢侈浪费要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从严管理、从严检查、从严执法。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奢侈浪费之风是否确实扭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要严格监督检查,畅通监督渠道,鼓励各种方式举报。认真梳理研判网络舆情,主动出击,严格查处。要借助媒体力量,公开曝光奢侈浪费典型案件,以儆效尤。要强化“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的观念,发挥刑法的反奢侈浪费的功能,将党政机关和干部随意处置国家资产、随意挥霍公共资金、随意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上升到刑事处罚的高度,违法必究。只有采取综合措施,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才能创造一个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洪向华)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泥腿子”党员的百姓情——记陕西西乡县法院 打印本页
下一篇:如何保持大学生党员的纯洁性 关闭窗口
网站首页 | 网站公告 | 关于我们| 网站招聘| 调查案例| 网站承诺| 法律声明| 网站团队| 联系我们
法律咨询网 www.81783596.com
电话:18911276110邮箱:315600298@qq.com
   
京ICP备130270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