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平川区以基层组织建设年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抓基础,组织建设全覆盖。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在制定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动态组建率达到100%目标的同时,加大在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力度,结合全区非公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创新“4+3”党组织设置模式,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派员建、依托建四种基本形式,依托市场、园区、商业组织等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今年以来,已在中小型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17个,使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了23.2%。二是社会组织党组织全覆盖。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社会组织党工委,加大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力度。大力实施“支部入社,党员上链”工程,把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产业协会上,建在产业链上,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适应的基层组织框架。先后成立了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和1个砖瓦协会党支部。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服务农业产业化的方式方法。三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党组织全覆盖。按照“稳步推进,成熟一个建一个,建一个成一个”的原则,围绕陶瓷、食品加工、特色养殖等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生产环节,发展各种协会、专业化服务组织和产业化组织,最大范围地把农民吸纳进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最终走合作化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目前已建立各种协会、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组织46个,采取“产业+协会(合作社)+支部”运行模式,带动农户近1.5万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逐步实现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建立党组织的全覆盖。
抓服务,联系群众全方位。一是联系群众载体丰富多彩。继续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三化便民工作法”、“ 八大民情专职人员”等为全区人民所熟知的党建工作便民举措,建立共驻共建责任区、奉献服务责任区等党员责任区168个,开辟了居家养老、未成年人教育、就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岗位,发展党员志愿者1840余人。积极开展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子帮扶活动,要求每名党员联系几名困难群众,定期进行走访,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二是联系群众成效明显突出。大力推行党政机关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要求每名党员干部主动联系1-2户生产生活上最需要帮扶的贫困户,结为亲戚、交为朋友,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全区共有3600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为亲戚,帮助群众解决困难887个,为基层群众办实事1550多件,调处信访案件225件,受到广泛好评。三是联系群众考核机制逐步形成。把党员干部直接联系与服务群众的考评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以及党员干部任用的重要条件之一,逐步建立和完善机关党员干部联系与服务群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奖勤罚懒、治散治庸,营造风清气正的事业发展环境。
抓保障,基础建设全提升。一是党建经费逐年增加。建立党建工作经费正常增长机制,采取税前列支、多方筹集等办法,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部分经费支持,把村、社区级党建办公经费提高至1万元和1.4万元.二是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在村级班子配备和后备干部选拔中,把回乡创业的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退伍军人以及村里的致富能手等纳入农村党员重点培养对象。近年来,共吸收230多名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回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青年入党。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在村中威信较高、熟悉基层党务工作的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注重从农民企业家、经济强人、事业强人党员中选拔任用村党组织书记。近年来,有19名致富带头人和4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两委”班子, 12名大学生村官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进一步优化了村干部队伍结构。三是活动场所更加规范。认真做好无活动场所村的场所新建和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作。通过联建、扩建、重建等方式,全面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力度,逐步提高阵地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今年以来,全区重建村级活动场所7个,扩建社区活动场所18个,为基层组织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保障。(本文来源:甘肃省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