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滴水就湿一片土。”这句话是界首市关工委成员、共产党员、高级畜牧师王同仁常说的话。
1998年底,王同仁从市畜牧管理站副站长的位子上退下来,第二天就找到关工委要求分配任务。他说:“我是个闲不住的人,一辈子爱好畜牧活。退休后要发挥点余热。 ”
王同仁到关工委报到后,外省某县高薪聘请他当畜牧技术指导师,他没有答应。他说:“人活着不单为钱。 ”
1999年元旦刚过,陶庙镇畜牧站请他帮助农民传授波尔山羊人工授精技术,王同仁乐呵呵地答应了。经过4个多月的忙碌,他与该站人员一起,为周围农户的母羊一只只输配,使200多只母羊受胎率达到80%以上,让受益农户当年收入翻了番。这项技术,还填补了界首市畜牧养殖技术的一项空白。两年后,陶庙乡变成华东地区一个较大的山羊市场,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纷纷派人到陶庙取经。
紧接着,王同仁又马不停蹄地为农民发展奶牛业奔忙。他深知,发展奶牛比发展山羊困难大得多,主要是一家一户散养,技术不到位、效益低,容易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他走村庄,进农户,一户户地传授养奶牛的技术。
王同仁还注重培养青年人才,先讲给他们听、后做给他们看、再放手让他们干。 2004年1月初的一天下大雪,王同仁约好第二天到一个点上给奶牛户讲课。正在生病的老伴生气地说:“大雪天你打个电话,改个日子不就行了吗?”王同仁却说:“定过的事,咋能说变就变,不守信用算个啥人!”他安排好老伴后,仍按照约定时间步行去了。
十多年来,王同仁亲手服务过的养殖户少说也有500多户,检查治疗了上千头牲畜,培养了100多个优秀青年人才。不久前,他患偏瘫和脑中风,躺在床上仍与前去看他的农民交流。 2012年12月,他当选阜阳市第二届道德模范。(于修波、王学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