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网 www.81783596.com 关注社会热点,探寻事件真相,弘扬正气。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罗议事:不能不说的城镇化(2)
发布时间:2013-04-01 02:44  来源:东北新闻网


  移动改变生活

  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论述了人员流动与社会建设、文化传统形成的问题。在城镇化的今天,"移动"又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尖子精英们走了,乡土草根的来了。但是,只要搞好建设,抓好管理,做好医疗、教育、环境,法治思想与市场经济并进,打造一个良好平台,让大家尽情施展,谁说草根不能成为精英呢?

  城镇化人员流动产生问题已突显

  @刘主饪:城镇化目的是拉内需,保增长,目标是市民富裕,主体是市民,推动主体是政府,核心是以人为本,前提是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抓手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瓶颈是二元结构、土地政策、户籍政策。方向是六个一体化,问题是政府、企业、各干各的,关键是具体落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人才太匮乏。

  @谢俊健:我记得高中地理老师说过,ps是2005年的事情,过度过快的城镇化会造成城市资源配置失衡,城镇农村发展分化,贫富悬殊,为了生活大量农村人口涌入,从而就业,交通,甚至治安都会出现问题。政府政策没做好,现在问题就出现了,以后越来越多

  @袁元的微博:服装积压啦,茅台卖不出去啦,港口里压满了一车一车的煤炭和钢材,囤了一大批货等着发城镇化大财的生意人发出最后的吼声,城镇化,你在哪里?

  @Hello宋金元:中国城镇化,每年有1000多万人成为新市民。还有数亿城镇"老市民"住房小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米以上)。要满足这两者,每年全国城镇的住房供应量至少要达到15亿-20亿平米。但是过去十年全国城镇总共销售出的商品住房年均不到7亿平方米,仅仅只能满足正常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沈晓杰」

  @三杉落樱:坐在窗口,看了一路的阡陌小路,油菜花田,水池塘,农民小矮房,很是享受。突然出现整齐的排屋,高楼住房,大煞风景,倒我胃口。爱自然,讨厌冰冷的城镇化。

  @农业博士:大批美丽乡村被推倒合并、农民被逼上楼不利耕作或无业可就、特别令人恶心的是,一排排如兵营、如集中营的新农村,大家看得下去吗?建设新农村,不应以牺牲乡村人文和自然为代价,否则,总有一天我们会后悔

  农民进了城市然后该咋办

  @chenbo798:城镇化的出发点是将现在打工的农民工变成城里的产业工人或者服务人员。享受基本的医疗,教育,社保权利。同时将土地相对集中,促使农业规模化科学化收益化。这样缩小城乡人口收入差距。这些农民工的住房多数靠保障房。所以以为房地产可以大发展,未必成功。因为这些低收入者更没有可能市场化解决住房。

  @张婷婷UP:从两型社会到智慧、低碳、绿色内涵的城市,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承前启后,要求也更加具体。这算是新课题,主要体现在"智慧"二字上,也是老课题的衍生,的确需要稳打稳扎,试点先行,把新技术逐步补充到庞大的各层次的规划体系中去。长路漫漫,又一轮新的研究与实践共行

  @智利天下-时代出版李旭: 人口的城镇化,农民身份的市民化,有房住,有事做,最后还要关心农民被市民化后的文化、技能培训、教育,文化补课!让农民从心理上、知识上内在城镇化!这才是根本!

  @郑洪升:有人说农民都愿意进城。其实不然。斯大林官儿那么大,他把在乡下的妈妈接到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住,他妈住不下,很快回到格鲁吉亚农村家了。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也把他妈从乡下接到莫斯科,他妈也住不下,仍回到乡下。故土难离呀!硬把农民从祖祖辈辈住惯了的小院子里搬进大楼,据说他们难受得很呀。

  @周永亮博士: 城市化也好,城镇化也好,其基础都是一个,而且一定是最重要的一个,大批中小民营企业的成长

  @袁成达:【新型城镇化更需要个性化】新型城镇化离不开自己的主创力,尤其是独创力。主创力就是产业支撑。身处乡村的新型城镇担负着示范、引导、科教人文、生态环保等多重功能,从城镇长远发展着眼,立足本地实际,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发展壮大区域产业,尤其是特色(支柱)产业,即独创力。

  符合发展大势所趋

  @丸圆:反对城镇化或者新农村建设的人有没有真的走到农村乡下去看过,去问过...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城市的污染带到乡村。没有谁说新农村建设就只有一种方式。农村在集体供暖、给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等方面有很大空间可以更有效率做得更好。不要因为自身的所谓审美,剥夺别人公平发展的权利。

  @北派刘皇叔:城镇化是对大城市的釜底抽薪,是对最广大民众塑造希望,是对农业集约化铺路,是驱赶大部分国民走进中产阶级的策略,是全方位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信号灯。佩服中央的智囊团,政策下来后,虽然有损有贬,但多年后事实会证明其正确性。国家的最高宗旨不是让每一个人都幸福,而是让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稳定强盛。

  @龙藤2001:看了环球企业家里的一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文章,里面提到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不同,在农村需要用"老乡"们熟悉的风格、方式和渠道来做广告、玩营销、卖东西,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抢占三四线城市市场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村包围城市是企业发展最好的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顾及群众利益 打印本页
下一篇:强拆民宅推城镇化是误入歧途 关闭窗口
网站首页 | 网站公告 | 关于我们| 网站招聘| 调查案例| 网站承诺| 法律声明| 网站团队| 联系我们
法律咨询网 www.81783596.com
电话:18911276110邮箱:315600298@qq.com
   
京ICP备13027013号-1